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中国有色矿业在非洲遭800亿美元索赔》的消息,9月18日晚间,中国有色矿业发布公告,就公司旗下赞比亚谦比希湿法冶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谦比希湿法公司)尾矿坝溃坝事件作出澄清和说明。
风波源于赞比亚北部基特韦市的谦比希矿区,这里是当地重要铜矿开采区,是中国在海外建成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于1998年6月取得谦比希铜矿复产项目经营权后,由中赞双方投资成立的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集团公司持有85%的股权,赞比亚铜矿联合投资公司(ZCCM-IH)持有15%股权。
目前,公司已建成投产矿山包括主西矿体和东南矿体。矿区目前保有资源量18465.8万吨,含铜金属量378万吨,累计查明矿产资源铜金属量500万吨,平均铜品位2.07%。
今年2月18日,谦比希湿法公司一座尾矿坝因防渗膜被盗割以及持续强降雨等原因溃坝,导致部分尾矿泄漏。溃口于19日凌晨3点半完成封堵,事故源头得到有效控制。
谦比希湿法公司主要运营穆旺巴希矿山和谦比希湿法厂,公司在2月发生事故后暂停运营。对于尾矿坝事件,谦比希湿法公司已依据政府指令全面履行修复和治理义务,并按照赞比亚政府出具的损害赔偿报告完成了对个体农户的赔偿工作。
但据当地200多名村民反映,尾矿泄露导致矿区周边卡富埃河支流污染,河里鱼群消失,沿岸农田玉米减产40%,严重影响生计。随后村民举着 “清洁水源是我们的权利” 标语静坐抗议,持续三个月。
8月7日,赞比亚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污染已得到控制”,并特别提及涉事中企 48 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投入 300 万美元设立治理基金,用于河流治理与农田修复。
9月18日,据称当地一百余名民众(据了解实际授权仅有11人)向法院提起请愿,在当地法院登记(但未受理)的请愿书中要求中方涉事企业设立环境修复托管账户并存入800亿美元(约合6240亿港元),由赞比亚政府管理,用于环境修复及全额赔偿,并要求额外2亿美元作为紧急救助及健康/环境评估基金。
据了解,赞比亚2024年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63.26亿美元,仅47亿美元的财政收入,800亿美元,这笔“狮子大开口”的钱,足够让整个国家“破产”还债。
中国有色矿业近日表示,上述申索明显缺乏依据。针对该索赔事件,公司已聘请当地专业律师团队积极应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谦比希矿区曾经被英国公司掠夺式开发23年,最易开发和高品位的浅层矿已被掏空,在中国接受前已荒废11年,巷道满是积水,是中国将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变废为宝,硬是把这个“烂摊子”玩出了“王炸”的效果,不仅实现年营收22亿美元,更带动当地经济腾飞,打造中非合作典范。
但在海外挖矿并非易事,今年7月,中资矿企在津巴布韦的矿产遭当地团伙抢劫;去年,紫金矿业位于哥伦比亚的金矿也曾遭当地黑帮挖洞盗采。我国出海企业风险意识仍需加强。
当然,除了ESG外,也要防着国外机构的“挑事”,非洲等涉事矿区,不仅是中企,欧美、澳企同样存在环境纠纷,为何唯独中企被推上风口浪尖?地缘政治和能源变革下,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在上一个周期,英美等资源企业逐渐淡出非洲,相反,中资在非洲布开始了大量的布局,获得了不少优质资源,也遭到了妒忌。
无论如何,做好自己,中国矿企出海,唯有把环境治理做实、让社区受益落地、依国际规则维权,才能在“环保+发展”的平衡木上走稳。毕竟,国际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彼此成就——企业赢得口碑,国家收获发展,地球留住绿色,这才是真正的“赢麻了”。
新闻来源:矿业汇